熟人與朋友                                  (網路流傳)


 


英文的熟人叫Acquaintance,我還記得當年大學的老師講到這個單詞時,給我們的解釋是點頭之交。這個點頭之交的解釋我當時沒覺得怎麼樣,但現在想想這個解釋真的很有味道,而且符合中國的國情。我們已經習慣了把熟人統稱為朋友,但朋友跟熟人畢竟還有本質上的差別的。從畢業到工作,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是熟人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卻好像越來越少,有些原來算是朋友,因為久疏聯絡,也淪落到了熟人的地步。


 


一、熟人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


  這大概不是我一個人的想法。就好像街上的美女越來越多了,可自己認識的美女,或者奢侈一點說紅粉知己吧,越來越少了;同樣熟人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了。現在大家都注重所謂人脈的積累,這樣做的結果是手機上存的號碼越來越多,但只有遇到有事情了才慢慢一個一個去找出來聯絡;一旦鬱悶了,想要找個人傾訴,通常都找不到可以打電話的人。一到什麼節日,收到祝福的短信都是從網上下載下來,或者收到別人的再轉發的信息,千篇一律,博得一笑之後便全然忘卻了。這就是熟人,每天出門,擠公交上餐館或上廁所,都能碰到不少,但是問候之後,你立馬就忘了剛才是跟誰打招呼了。因為有些根本不記得名字了,只能哼哼哈兮地的問候一下,自己也不知道在說什麼。


 


  從小時候的玩伴,到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的同學,再到工作認識的同事,乃至其他方式認識的,比如早年的筆友,現在網友等等,名單列出來可能有些名字自己都不記得了。這裡面還可能包含一些從不聯繫的人,但這裡面真正的朋友有幾個呢,而且我們還沒有把這朋友上升到知己的高度。


 


  不過真正的朋友就像是真正的好酒一樣,需要年頭,也需要沉澱。朋友不需要太多,就像紅粉知己一樣,一兩個就夠了,多了也未必是好事。當然得是真正的朋友,能為你兩肋插刀的,當然也不是那種任何事都能幫你去插上幾刀或被插幾刀,那只是所謂的江湖朋友。但是我們打交道更多的卻都是熟人,因為這熟人就是組成我們日常生活跟工作關係網的一絲一縷的細網,沒有這些網,我們會寸步難行。雖然有一些熟人我們永遠也不會主動去聯繫,一起吃頓飯,一起去打球,或者去卡拉OK,但有一些恰恰是因為有需要才要聯繫,這就是熟人。


 


  朋友正因為少,你才會永遠記得他們的名字;而熟人正因為越來越多,所以不少人的名字你從來就沒真正在你的記憶中保存過。不過也不要緊,熟人而已,見麵點個頭就行了,你問多了,人家還不耐煩呢,這傢伙怎麼這麼喜歡問人家的隱私。


 


 


二、點頭熟人,搖頭朋友


  除了文章開頭寫的為什麼熟人我們稱之為點頭之交,另一個原因大概就是熟人永遠不會拒絕你的請求,無論你有什麼要求或問題,他總是點頭應承,好好好,沒問題沒問題。當然你也不會把希望全部依靠在他身上,如果事情辦不成,有一個電話來打個招呼,說不太好辦,再看看,就非常不錯了,沒有下文或回話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熟人他沒有幫你把事情辦成的責任跟義務,說好,是因為面子上抹不開,至於事情是否能辦好,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朋友則不盡然,他可能會埋怨,會一肚子牢騷:「怎麼又是這些鳥事情啊,看一下吧,估計不好辦。」等事情辦好,同樣他也不會找你邀功請賞,但是等到有機會見面了,肯定不客氣地狠宰你一頓。


 


  朋友不怕得罪你,能給你最好的建議;熟人則怕得罪你,一般都是順著你的意思,一般你問他什麼事情,都是點頭。


 


  這大概是因為真正的朋友會真正為你的利益健康幸福著想,而熟人只會對那一層不鹹不淡的關係著想。所以朋友之間多不客氣,一客氣就成熟人了。熟人熟到一定程度也會成為朋友,朋友生疏到一定程度也會成為熟人。有些根本不熟的熟人經常在第一次見面,就言必稱兄弟,朋友,甚至老師,老闆,太客氣了,反而顯得很假,真正要做到成為朋友,還得先把這一層虛假撕去才行。


 


三、「熟人文化」的氾濫


  朋友越越來越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人與人的信任度降低了,溝通的時間越來越少。並不是我們的朋友越來越少,可能是我們不夠真心。友情跟愛情親情一樣,就像花草一樣需要培育。如果只有到了需要的時候才想起來某某某,那朋友肯定會越來越少。而朋友越來越少的另一個原因跟我們高節奏的與務實的生活與文化也有關係。


 


  現在流行「熟人文化」,「熟人文化」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人們從尋醫問藥,生小孩,找工作,升職,子女上學,甚至打官司等,通常都愛找熟人疏通關係以求順利達到目的。能找到「朋友」當然最好,但是「朋友」的資源就像我們的VISA卡,都已經被提前透支了,所以只有退而求其次,找熟人。儘管有些事情既不複雜,也不違規,但找不到「熟人」,總覺得不保險,心裡也不踏實。「找到關係就沒有關係,找不到關係就大有關係」,成為相當一部分人的共識。有了熟人,不僅可以把事情辦成,還可以辦好辦快辦省,減少或免除有關費用。某些手中有點職權的辦事機構、辦事人員不照章辦事,你要告他,還是得先找「熟人」,因此「熟人文化」在某種程度上讓許多人又怕又煩又無奈。現在連一些國外境外省外客商都看出了門道,於是紛紛接軌我們的「熟人文化」。可見我大中華文化影響之大。但這種文化除了令人尷尬之外,又不免多幾分憂慮。筆者就有這樣的經驗,因為這種文化的影響,原來的朋友被「關係來關係去」搞成了熟人。


 


  「熟人文化」氾濫大概也是為什麼朋友越來越少,熟人越來越多的緣故之一吧。社會太功利了,我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把熟人培養成為朋友,到某種「熟」的程度就夠了,不用再花更多的時間去煎,去燉,去蒸,搞得不好,過火了,焦了反而失去了味道。朋友從本質上來說,沒有什麼區別,但「熟人」「熟」的程度卻有要求,特別是辦事情找關係時,有的要七分熟的,有的要八分熟,跟到西餐廳吃牛排一樣,要求幾分熟那都是有講究的。


 


本文摘自郵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行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