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者,楚苦縣歷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耽,周守職室之史也。」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脩道而養壽也。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自孔子死之後有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而儋或即老子。


 


  以上三個老子是否同一人,實不得而知。


 


  一般記載說,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生卒年不詳,一說生於公元前六零四年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楚苦縣歷鄉曲仁里(河南鹿邑東 ) 人,謚(人死後所封的名號)聃(耳外輪平而捲不日聃)。所以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老子修道德,其學主無為之說,以自隱無名為務。後世視其為道家始祖。近代有很多學者認為老子是戰國時代的人,也舉了很多証據。因此兩派人馬都說自己對。但是比較多人認為老子是春秋時代的人。


 


孔子問禮


  一般人都說老子是春秋時代的人,其一證據是孔子曾向他問關於「禮」的問題。孔子一直嚮往周朝的禮樂典章制度,欲到洛陽走一趟,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達成了願望。學生之中有個名叫南宮敬叔(一說為子貢),奉命陪他去洛陽考察,魯昭公還送了他們雙套馬車和一名僮僕。雖然這時的洛陽已大不如前,可是由貫通四方的馬路,以環繞市街的高大城牆,仍然可以看出過去繁華的規模。


 


  孔子師徙去拜訪當時管理國家圖書的老子,交換了很多關於禮制的問題,「禮」就是有關於祭祀和日常生活的禮儀。


 


  孔子見了老子,老子對孔子說:「善於經商的人雖然富有但卻像什?也不擁有,德高的君子往往像個愚笨的人一樣毫不外露。你應該儘快去掉你的驕氣和過多的欲望,這些東西對你沒有一點好處。」


 


  有一次老子問孔子讀什麼書,孔子說在讀《周易》,並說聖人都讀這本書。老子說:「聖人讀它可以,你為何要讀它?這本書的精髓是什麼?」孔子說:「精髓是宣揚仁義。」老子說:「所謂仁義,是一種白白惑亂人心的東西,就像夜裏咬得人不能睡覺的蚊蟲一樣,只能給人們增加混亂和煩惱罷了。你看,那鴻鵠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烏鴉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來高,地自來厚,日月自來就放射光芒,星辰自來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來就有區別。你如果修道,就順從自然存在的規律,自然就能夠得道。宣揚哪些仁義之類的有何用,那不和敲著鼓去尋找丟失的羊一樣可笑嗎?你是在破壞自然規律,敗壞人的天性!」


 


  老子又問孔子:「你已經明白道的真義了嗎?」孔子說:「我想了二十七年,仍然沒有得到啊。」老子說:「如果道是一種有形的東西可以拿來獻人,那人們會爭著拿它獻給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們就會拿它送給親人。如果道可以說得清楚,人們都會把它告訴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傳給別人,那人們都會爭著傳給自己的子女了。然而上面說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一個人心裏沒有正確的對道的認識,那道就絕不會來到他心中的。」


 


  孔子說:「我研究《詩經》、《書經》、《周禮》、《周樂》、《易經》、《春秋》,講說先三治國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謁晉了七十多個國君,但都不採用我的主張。看來人們是太難說服了!」老子說:「你那『六藝』全都是先王時代的陳舊歷史,你說哪些又有何用呢?你現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陳陳相因的舊東西。是前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腳印和腳印,還能有何不同嗎?」


 


  辭別時老子曰:「富貴的人為人餞行,常常贈送禮物,而仁者則贈送葴言。我沒有富貴,倒是願意仿效仁者,送您幾句話:『一個能深思明察的人,常常遇困厄,是因為他喜歡議論別人的緣故;學問淵博的人,常常遇到不測,是因為他好揭發別人的罪惡。所以為人行事,做子女的應該心存父母,做人臣的應該心存君上,不能只顧本身,存有一己的私念。』」


 


  孔子從老子哪兒回來,三天沒有說話。子貢很奇怪地問是怎樣,孔子說:「我如果遇見有人的思路像飛鳥一樣放達時,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準確銳利的論點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對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樣賓士無羈,我可以用獵犬來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論點所制服。如果對方的思想像魚一樣遨遊在理論的深淵中,我可以用釣勾來捕捉他。然而如果對方的思想像龍一樣,乘雲駕霧,遨遊於太虛幻境,無影無形捉摸不定,我就沒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見到老子,覺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遊在太虛中的龍,使我乾張嘴說不出話,舌頭伸出來也縮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


 


  雖然孔子認為老子的人生哲學太消極,與自己的處世態度不同,但仍佩服老子的學問和人品, 就像中國人最尊敬的「龍」一樣。 而道士賈善翔為老子立傳,即名曰《猶龍傳》。


 


陽子見老子


  陽子見到老子,老子對他說,「虎豹由於身上有花紋,猿猴因為過分敏捷,所以才招人射殺。」陽子問老子,君王很英明的統治會達到什麼的程度。老子說:「一位真正英明的君王,應該是他雖有蓋世的功勞但老百姓卻不知道。他使萬物都井井有條,而老百姓認為本來就應該是那樣。他德行很高但老百姓卻並不歌頌他的名字。他在位或不在位都與天下百姓沒有什麼關係。」


 


騎青牛過函谷關


  春秋戰國時代,周天子己沒能力維持和平,諸侯互相爭戰,弄得民不聊生。老子居住在周地很久,眼見周室日衰,遂離開這是非之地。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青羊肆(今青羊宮),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為他講道德經,講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對尹喜說:「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尋吾」。一千天後,老子回來,在這裏繼續對尹喜講經。撰寫了一本「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書」上下篇便離去。當然大家最關心的是老子最後去那裡呢?史記他騎著青牛到西域塞外隱居去了,除道教典籍記載他登昆侖山外,沒有人知到他住在那裡。


 


  以上是司馬遷所記老子經歷,有些是含混不清的。到西漢武帝時,已有關於老聃事跡的一些不同說法,司馬遷在《史記》中只是如實地記下了聽到的有關老子的史實和某些傳說,有的問題已不易明確做出結論。 正是老子傳記中的含糊不清之處和《老子五千言》中的神秘主義思想,為後來的道教所利用,老子被披上了宗教外衣,成為道教開山祖師。


 


關於老子的傳說


  關於老子為何姓李的記載,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出現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也有一說老子的母親碰巧是在李樹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說話,指著李樹說:「就用它作我的姓吧。」但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老子的母親沒有丈夫,他是隨母親娘家而姓李的。


 


  關於李耳為何名老子,一說為老子的母親懷了他七十二年才剖開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髮蒼蒼,故名老子。一說為周文王時,老子做守藏史(管庫的官名),到武王時,他還擔任柱下史(相當秦漢的禦史),人們看他如此長壽,就稱他「老子」。


 


  據說老子要出關到西方去,守關的令尹名喜,知道老子不是一般人,就向他問道術。老子聽 了又驚又怪,竟吐出舌頭來半天沒收回去,從此才有了「老聃」這個稱號,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根據《九變》及《元生十二化經》的記載,老子沒進關時已經有了「老聃」這個別號了。老子改過好幾次名字,不僅是一個「聃」字而已。他所以改名,是根據《九宮》、《三五經》、《元辰經》上說的,人這一生會有幾次命運中的坎坷,每到一個「坎兒」的時候,如果能改一下名字,以順應運氣的變化,就可以平安消災延年益壽。


 


  現在一些有道術的人,也常常這樣做。老子在周朝活了三百多年,這麼長的時間裏,必然會有多次的厄運坎坷,所以老子改名的次數也就必然多了些。


 


  傳說老子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自然就是神靈了。


 


  還有人說老子在上三皇時是玄中法師,下三皇時是金闕帝君,伏羲氏時是郁華子,神農氏時是九靈老子,祝融時是廣壽子,黃帝時是廣成子,顓頊時是赤精子,帝嚳時是祿圖子,堯時是務成子,舜時是尹壽子,夏禹時是真行子,殷商時是錫則子,周文王時丑,是文邑先生。


 


  又有一種說法說老子是文王的守藏史。有的說,老子在越國就是範蠡,在齊國就寅,是鴟夷子,在吳國就是陶朱公。這些傳說在各種書籍中都有記載,但都是沒有依據的傳說。


 


  晉代道士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說:「老子如果真是上天的精靈神人,就會世世代代都出現在人間,放棄他尊貴的身份活於凡夫俗子中,專門從事人間辛勞的工作,背離神界的清明高潔而進入人間的庸俗齷齪,放棄天界的官位而接受人間的封爵。自有天地以來就有道術,修煉道術的人更是從來沒有間斷過。從伏羲以來,到夏、商、周三代,著名的道家世代都有,何止僅僅是一位老子呢?這是因為後來的一些學道的人們為推崇老子而誇大其詞,才編造了那些奇聞異說以聳人聽聞罷了。實事求是地說,老子就是在研究道學上成果最突出的一個人,而絕不是神仙異類。」


 


  葛洪按《西升中胎》及《複命苞》和《珠韜玉機》、《金篇內經》等典籍上的記載說,老子皮色黃白,眉毛很美,額頭寬闊耳朵很長,眼睛很大,牙齒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額頭有十五道皺紋,額角兩端似有日月的形狀。他鼻子很端正,有兩根鼻骨,耳朵上有三個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雙手上有十道貴人的紋路。


 


  如果想準確地考證確定老子的生平,應該以史書上的正式的記載為主,並參考一些神仙的經傳秘文。其他一些世俗的傳說大都很荒誕,不可憑信。


 


老子被道教當成教主


  道教尊老子為太上老君,後稱「太上道德天尊」。老子之被神聖化,始於東漢。東漢的張陵(後來的張天師)創設天師道。其後道教典籍將老子極度神化,謂其「生於無始之時,無因而起,是萬物之先,元氣之先」。太上老君的稱呼始於北魏,但還沒有大規模信奉活動。至唐高祖時,李淵因老子與自已同姓,便開始崇奉,致使歷代唐皇均累加尊號,甚至在全國各地立廟際祀,一直延至近世。老子的封號曾經長達二十五個字,那就是「長生大主號太平,真正太一妙氣,皇天上清金闕後聖九玄帝君」。現今社會各行業中,如鐵匠、煤窯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鐵匠等,皆祭拜老子為祖師爺。老子亦稱為伯陽、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陽、李老君。唐高宗時,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


 


轉載自網路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行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