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龍峒保安宮
供奉主神:保生大帝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61號
創建年代:清嘉慶十年〈西元1805年〉
歷史沿革:
大龍峒,原為平埔族凱達格蘭「巴琅泵社」的居住地,「巴琅泵」又名巴浪泵或大浪泵,是據Pourompon的音譯而來。大浪泵後來稱為「大隆同」,又因文風鼎盛而又名為「大龍峒」。其地理位置在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界附近,是現今台北市的大同區。
保安宮興建的年代,《淡水廳志》記載保安宮是在嘉慶十年(1805)捐建,道光十年(1830)告成。
《台北保安宮專誌》所提到的是乾隆七年(1742)時有泉州同安移民從其原鄉白礁慈濟宮,乞求保生大帝分火來台。而起初是以木造所架設的簡陋廟宇,後來因神威顯赫,居民感念而於乾隆二十年(1755)起擴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竣工。
另外,保安宮大殿的龍柱落款是嘉慶甲子年,即嘉慶九年(1804),這是比《淡水廳志》所記載的更早;又三邑人與同安人在台北盆地內的對立過程中,乾隆三年(1738)三邑人在艋舺建龍山寺,同安人在大龍峒建保安宮以壯聲勢抗之。因此,保安宮創建年代是要比文獻記載的更早數年。
大龍峒保安宮設於台北市大同區哈密街,民間俗稱「大道公廟」,現已被政府列為二級古蹟,在清朝與艋舺的龍山寺、清水巖的祖師廟,並稱台北市三大寺廟,香火鼎盛,每日迢迢來此上香祈求庇佑的信眾與遊客絡繹不絕。
摘自http://www.baoan.org.tw/HTML/Dalongtong/dalongtong.asp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