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可以克剛
傳說常摐是老子的恩師。常摐臨終前,老子隨侍在側,且把握機會做最後的請益。經過了一番的示導後,常摐張開嘴巴問老子:「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我的牙齒剩幾顆?」老子答道:「老師的舌頭還在,倒是牙齒一顆也沒有了!」常摐又問:「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嗎?」老子答說:「這當該啟示著,舌頭之能久存,是因為柔軟;而牙齒之全掉落,是因為太剛強吧!」
常摐安詳地看著老子,並點頭示意道:「體會得好。你已得到薪傳之精髓,在這裡可以通達宇宙人生的真諦,我實在無他話可說了。」
~《說苑.敬慎》
一般而言,牙齒會隨著人的老化而易於脫落,這是自然的生理現象。常摐臨終前隨舉齒與舌的例子,只是藉此烘托出「柔為體,剛為用」的道理,以示導老子。柔並不是軟弱無力,而是象徵著無盡生機的源泉。有如生理上的「柔」,表示機能正常;精神上的「柔」,則意指心靈可包太虛森羅萬象,不為萬境所礙。這樣自在的生命境界,可經由忍辱行的修持而得見證的。
《道德經》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天下柔弱,莫過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不知,天下莫能行。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