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德行高


 


  阿育王信佛相當虔誠,凡是看見出家人就下跪頂禮膜拜,以示崇敬。


  有一天,他與大臣們相伴而行,巧遇見一位小沙彌,阿育王很想就地向他膜拜,可是又想到今天有大臣們伴隨,總覺得一國之尊不好當眾向小沙彌行禮。於是就獨自禮請小沙彌到無人處,向他行膜拜禮,且交待說:「小沙彌!請你不要對別人提起,阿育王向你頂禮膜拜的事!」


  小沙彌一言不發,看見路旁有個小瓶子,從容地跑進瓶子裏,又消灑地從瓶中走出來,笑著跟阿育王說:「請大王也不要對別人說,有一個小沙彌能自在地進出一支小瓶子的事!」阿育王眼見這麼神奧的事情,一則愧疚以相取人之失,再則更是頂禮膜拜恭敬不已。


  


  誠如佛陀所說有四種「小」不能輕視之:


  沙彌雖小,能度群生。


  太子雖小,能紹王位。


  龍子雖小,能行雨澤。


  星火雖小,能燎草原。


 


                           ~《阿育王經》


 


  


  一粒細砂雖小,飛進人的眼睛裏,可以使人全身不舒服。一粒種子雖小,善加栽培養護,終可成參天巨樹。人常見小而輕,見微而忽,致使基礎不固,難成善果。持守戒律,須是澈始澈終,方能開顯持戒的積極意義,見證持戒的真實效用。


  六祖惠能禪師說:「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我們發心修道,欲成無上道果,須懷有「常不輕」的精神。誠然,禮敬大德(可含聖佛神真),比較容易做到,如深一層觀照人人皆具圓滿的良心善性時,則對於一切眾生,也不會輕慢。一起輕慢心,損失最大的還是自己,那是因為自豪慈心不顯,只是著相修行。我們雖然不一定有「常不輕菩薩」禮敬贊嘆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的具體行動(祂以實際言行,禮敬一切眾生,因一切眾生皆可發心修行成佛。這種禮敬行為,即使遭受無明眾生譏侮,也不曾改變祂的禮敬態度。本典故出自《法華經》)。但可以學習其胸襟與精神,那麼我們的生命,會因此而更形寬廣光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行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