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形不如觀心


 


  從前有一位「道學先生」恭恭敬敬地在路上踱四方步,每一步都依照既定的角度和距離。突然間烏雲密佈,下起一陣大雨,淋得「道學先生」奔跑數百公尺以求遮雨之處。在奔跑時忽然哎呀一聲,自責的說:「不好了!剛剛這段路已亂了『緩步合矩』的規範。還好,知過能變,善莫大焉。」於是「道學先生」又冒著大雨走回剛才起跑的地方,在雨中又繼續「緩步合矩」地踱著四方步前進。


  


  持守戒律,謹守規範,是治病的良方,也是紓解病情的積極做為。如果只是把它當做形式表相,則又會因及而致病,甚至扼塞無盡的生機。誠如孔子所說:「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守住大原則,小細節則可在不違大原則下而有善巧方便。切不可只圖小細節的形式,而忘卻了大原則的精神。


  


菜根談 》- 真懇為人 圓活涉世


  人生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殘編斷簡封錮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豔舞湮沒了。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來,才有個真受用。


  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


  涉世無段圓活機趣,便是個木人,處處有礙。


 


解釋:


  做人沒有一點誠懇老實的念頭,就成了油頭滑腦的傢伙,事事都是假的。處世沒有一點圓通靈活的情趣,就會像一個木頭人,處處都有障礙。


 


評析:


  孔子在楚國時,一漁夫向孔子獻魚,孔子不肯接受。推讓了一番,漁夫終於說:「天氣太熱,市場又遠,這魚賣不掉就會發臭。與其等魚發臭了扔掉,還不如送給先生。」孔子聽了,恭敬地向漁夫拜了兩拜,將魚收下,並讓弟子打掃地方,將魚拿來祭祀。弟子不以為然,說:「人家把不新鮮的魚送給你,你卻必恭必敬地用來祭祀,這是為什麼?」孔子說:「不忍心讓東西腐爛,而用來施捨,這樣的人就是仁人。我怎能接受仁人的饋贈而不用來祭祀呢?」(《孔子家語》卷二)可見,孔子認為,誠誠懇懇地待人,老老實實地說話,便是仁人。對仁人,是應該尊重的。相反,一個人口是心非,虛偽不實,遲早會原形畢露,為人唾棄。當然,社會是複雜的,一個人在社會上處事接物,還必須有一定的靈活性,機智風趣,否則,刻板如木石,死寂如潭水,也是難以適應紛擾繁複的現實生活,難以與人融洽相處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行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