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與朋友


我的一位朋友,曾跟我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他告訴我:


有一隻小麻雀,由南方往北方飛。


因為天氣變得好冷、好冷……,最後小麻雀的身體凍成冰塊,掉到了地上。


瀕臨死亡邊緣的小麻雀,內心不斷的祈禱,希望能有奇蹟發生,讓牠能恢復體溫,順利地飛到南方,避過寒冷的冬天。


後來,有隻行動遲緩的大笨牛經過,走到被凍僵的小麻雀身旁時正巧內急,於是在麻雀身上撒了好大的一坨牛屎。


牛屎的溫度,將小麻雀身上的冰凍融化了;小麻雀僥倖死裡逃生,又感覺到十分地溫暖,心中非常快樂,便高興地吱吱喳喳大聲唱起歌來。


這時候,一隻飢餓的野貓聽到聲音;走了過來,仔細查看聲音的來源,終於找到那堆牛屎。


野貓把堆積在小麻雀身上的牛屎,用爪子輕輕撥開,然後大嘴一張,就這樣把小麻雀給吃掉了。


朋友說到這裡,我打岔問他:「這個故事有什麼特殊的涵義嗎?


我的朋友告訴我:「當然有——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把大便放在我們身上的,未必就是敵人。而將大便從我們身上撥掉的,也未必是朋友,最重要的是,當你覺得很得意的時候;千萬記得,一定要——閉上你的鳥嘴!」


的確,將責難放在我們身上的,未必就是敵人;而將痛苦從我們身上撥掉的,也未必是朋友!


這個哲理,對我個人在往後的學習成長及面對磨練時,確實有極大的助益。


摘自學習電子報 文章-761


朋友與敵人,只不過是人的一個心念而已,例如,面對嘲諷、壓榨、攻擊,有些人因而生恨整日思考如何報復,或是承受不住而崩潰,有些人反而因此激勵自己奮發圖強,最後邁向成功之路,如此,事後就會思考,那些「嘲諷、壓榨、攻擊」就尤如煉鋼時的千錘百鍊,每一次的打擊都是為了讓自己變的更好。   


相反的,面對「關懷、呵護、幫助」,有些人會因而更加努力予以回報,而有些人反而因此變的依賴,最後一事無成,事後反思都是因為旁人過度的「關懷、呵護、幫助」才會養成事事依賴、逃避、驕縱的性格,導至最後的失敗。


所以總而言之,「朋友與敵人」及「嘲諷、壓榨、攻擊與關懷、呵護、幫助」全都只是在於自己的一念之間,念對全是助力,念錯,全是阻力。


而再轉念思考,我們在教育下一代時,到底是要用「關懷、呵護、幫助」,還是用「嘲諷、壓榨、攻擊」這就要看孩子們的個性而定了。


畢竟,面對不同個性的人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就如同諸葛亮在定軍山一役中欲派黃忠出戰,覺得請將不如激將,於是故意取笑黃忠老邁,黃忠被諸葛亮這麼一激,上戰場時反而奮勇無比,更一舉殺了曹軍大將夏候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行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