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孝感人 潁考叔()


 


  潁考叔,生於春秋戰國時鄭國的潁谷(今河南省登封縣西南),長大後,由於德行十分優越,被任命為當地邊界的長官,以孝順聞名於世,很受當時人們的敬重。


  大約在西元前七二二年,鄭國的君王,名叫鄭莊公,他對母親武姜十分孝順,雖然母親對他向來並不友善,但莊公總綜得為人兒女,當行孝道,因而對母親依然盡心盡力去侍奉。


  可是莊公的母親,是一個私心很重的女人,由於當時莊公難產,所以心中偏愛次子叔段,一心希望叔段能當君王,因而處心積慮想把莊公殺掉。


  有一天,當叔段起兵造反,來攻打鄭國京城時,武姜準備開城門之際,卻被事先知情的莊公,立刻出兵將叔段的叛亂弭平,莊公對這件事情的發生,感到非常難過。


  「唉!為何我會有這樣的一位母親呢?」莊公想到母親竟然幫助弟弟叛變,心中十分懊惱。


  於是鄭莊公一氣之下,就將母親送到潁谷的地方,並且對天發誓說:「除非我到九泉之下,否則絕不再見到母親一面!」


  此時潁考叔正好在此地擔任封人(當時是守疆界的長官),當他知道這件事情的原委之後,即刻前往王城去見鄭莊公。


  莊公留潁考叔一起吃飯,吃飯的時候,莊公問:「聽說你擔任封人的職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是的!承君王賞識,才有今天的職位。」潁考叔十分恭敬有禮地回答。兩個人一面吃飯,一面聊天,氣氛非常融洽。


  在無意間,莊公發現,潁考叔只吃固定的菜,其中有一道最為味道鮮美的肉羹,卻留在一旁不肯吃。


  莊公仔細觀察一陣子之後,心中覺得很奇怪,便問說:「為何你只吃那幾道菜,而不吃眼前的這碗肉羹呢?」


  「我一向對於任何好菜,如果母親還沒有吃過,我就絕對不先吃!」潁考叔回答說。


  「這是為什麼呢?」莊公問。


  「我從小就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能有今天,都是承蒙母親辛勞養育的恩德,如果沒有母親,我就什麼都沒有了!母親年輕時吃了不少苦,現在我雖當一個小官,有能力盡一點孝心,所以只要能讓母親享受的,我一定盡力做到!」潁考叔接著回答。


  「難道你母親都沒有吃過肉羹嗎?」莊公問。


  「不是的,我母親平日也有些肉可吃,但她老人家沒有吃過君所賞賜的好菜,所以想把這碗肉羹留給母親吃,不知是否可以?」潁考叔說。


  「當然可以,你儘管留下吧!」莊公一面說,一面想著:這潁考叔是一位孝子,而我呢?母親卻被我放逐到外地去,而且一直不肯去探望,自己真是個不孝子啊!但母親也有不是之處,為何幫助叔段來害我呢?然而面對眼前的這位孝子,覺得自己的行為也太過分了。可是自己已經講過,今生今世絕不再見母親一面,現在如果去看,不就讓人看笑話嗎?如此反覆思考,一時沉默無語。


  潁考叔覺得很奇怪,便問道:「陛下是否有心事呢?」


  鄭莊公嘆了一口氣,便將他與母親之間的事情,全部說得一清二楚。


  潁考叔:「原來是如此呀!」


  「是啊!你幫我想想看,君王無戲言,既然說出來了,怎可再反悔呢?豈不叫天下人取笑嗎?」鄭莊公十分為難地說。


  「那麼你心中是否願意見你母親呢?」潁考叔問。


  「不管怎麼說,她總是我的生母,怎麼可以記恨呢!當我看到你的孝行,使我更加慚愧,想去看母親,只是不知如何去做,才比較妥當。」莊公說。


  潁考叔想了一會,便說:「你當時是如何對你母親說的?」


  「我說:『如果不到九泉之下,就不和她見面!』莊公回答說。


  「九泉就是地下,既然如此說過,就挖一條地道,然後你由地道去看母親,不是就圓滿解決了嗎?」潁考叔說。


  莊公一聽,非常高興,就說:「這方法太好了!太妙了,不但可以完成我探望母親的心願,又不違背我的誓言,很感謝你替我想出這麼完美的方法!」


  於是莊公就按照潁考叔的方法,找人挖一條地道,然後從地道去看望他的母親。


  當莊公的母親見到莊公來看她時,心中悲喜交加,一時感動得流下眼淚。莊公與母親多年未曾見面,兩人心中感慨萬千,於是母子二人在地道中相互抱頭大器,從此之後,母子的感情又好了起來。


  


 


  俗語說:「身教重於言教。」很多社會上的名流,一講起話來,可說頭頭是道,舌頭不會打結,然而聽其言觀其行後,才知道是一個光說不練的人,因而品德直讓人不敢領教,其身邊的人,由於太清楚他的為人,只是礙於現實的生活,不得不附和,一旦事情爆發,就無法收拾場面。


  如今要讓自己的後代孝順於你,或者要教導他人盡孝道,潁考叔孝道的例子,又能技巧地展現在鄭莊公面前,促其自我反省而達到悔過的效果,又能為國君想出兩全其美的方法,使得母子能重修舊好。


  潁考叔對於自己的母親,可說是盡孝;對於促成國君對母親行孝,可說是盡忠,一舉兩得,難怪在《詩經》中,稱讚他的品德為「純孝」。


  孔子在《論語.里仁篇》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莊公對於母心過於私心保護弟弟,應該找機會,技巧而且有效地化解危機才是,否則故縱其事發生,再將親弟弟繩之以法,將母親拘禁起來,這於人倫難免有不圓滿之處。身為人子,從孝悌的角度思考,應可想出更為圓滿的處理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行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