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第一還是怕輸? 第一的意義與價值


「老師,您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嗎?


這是我過去七個學期的成績單。」


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學來看我,


希望我能為她撰寫申請研究所的推薦信。


看了她的成績,我嚇一跳,


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


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


在臥虎藏龍、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園,


這並不容易,可見她多麼用功!


但我一開口,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


「同學,妳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


「為什麼?


追求好成績有什麼不對嗎?


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博士,


難道不應該有好成績嗎?」


面對她不解的神情,我請她在研究室坐下來,


「讓我花一點時間,說個故事給妳聽好嗎?」


說實話,在台大教學十八年,


我最擔心的學生,不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


反而恰恰相反,


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傳統好學生,


最讓我放心不下......


這個故事,


就從多年前一個很認真、也常拿書卷獎的台大學生說起。


曾經,有一個高中念建中、大學讀台大,


在別人眼中考起試來一帆風順的台灣年輕人,


在長期努力不懈下,


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攻讀碩士與博士。


當時,在他心中,


「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條有軌跡可尋的直線,


從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績畢業,


等於拿到「成功」的第一個入門磚。


他告訴自己:


「我來美國可是來讀書不是來玩的,好好拚功課吧!」


這個台灣學子,從小念理工科,愛運動,愛念書,


但對於美國的流行文化、同學間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


格格不入、甚至手足無措。


於是他一心向學,果然,


念碩士的兩年與博士第一年,


每一個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數了,


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績。


他內心不免小小驕傲,頗以自己為榮,


也一直以為,自己的指導教授,


一定也為他高興,畢竟置身於一群天才學生中,


他的好成績堪稱「第一名」呢。


A成績,終於碰到大鐵板了。


有一門陌生卻又必修的重要課程,他上了幾個月後,


內心有數,成績大概不會太理想,


雖然及格絕對沒問題,但A恐怕拿不到了。


這個「好學生」乾脆壯士斷腕,期末考前,


毅然退選這門課,避免成績單出現B的「恐怖」危機。


很多美國同學不理解,老師更覺得奇怪,


學分費交了,也認真上了幾個月,為什麼他要退選?


只為了避免成績單不好看?


這個理由對美國人來說,太不可思議了!


來年,他再度挑戰這門必修課,


一路穩紮穩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績出爐後,


他,竟拿到了第一個不是A的成績!


之前的退選,無異於一場時間與金錢的徒勞無功。


沮喪的他,有點難為情的去見了美 國指導 教授,


甚至,帶著歉意去的。


然而,指導教授卻十分開心的恭喜他!


恭喜他沒拿到A


教授語重心長的說:


「我真是太替你開心了!


你從今日起,再也不必為拿A、拿高分而念書,


你總算可以放膽,去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了!」


那,什麼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


教授笑著回答:


「去犯錯與創新吧!


藉著課本教你的基礎,然後去有計畫的犯錯、嘗試創新。


這才是有價值的!」


台灣小子,


如當頭棒喝般醒悟:什麼才是追求知識的本質?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尋求突破,


繼續為下一代累積新知,以創新動能造福人類社會,


才是知識的本質。


好吃的蛋糕是本質;


而好成績,只是裝飾的美麗奶油花朵罷了。


「怕輸」心態造成保守的選擇


我,就是那上面故事裡的主角、曾經認錯方向的台灣小子。


當我被MIT指導教授,點出求學觀念上的根本錯誤後,


其實是非常受用的。


在此之前,我把所有的精神力氣、大概有九成,


都放在完成作業、求取高分,


而只拿一分的餘力,用以做研究。


但後來,我大幅度更改比例,


變成了兩成力氣做功課,八成心思做新研究。


以前,一拿到作業,就認真埋頭苦寫,


確保盡善盡美以得好成績,


後來卻變成了要交作業的前一天,才開始熬夜趕報告。


這並不是說我偷懶,而是我發覺,


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戰,


收穫更多,所以我選擇先做研究。


研究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無底洞,


回報會比較慢,不像考試成績馬上就出來,


但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而且雖然回報慢,


收穫卻是紮紮實實、屬於自己的,


不是考完試就一半還給老師的表面好成績。


可以說:那個當下椎心刺骨的B


釋放我長久以來讀書是為了追求漂亮成績的功利迷思,


轉向真正的學習本質。


觀念一改變,學習反而突飛猛進。


大多數人要念六年方能結 束的 博士班,我四年就畢業了;


因為我把時間與精神,


花在對的地方、並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


最終得到了教授的肯定,畢業論文順利通過。


本文摘錄自:《勇敢做唯一的自己: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管理學》


摘自台灣社群論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善行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